地震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是一種自然現象。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震主要屬于構造地震。地震發生會有不同類型,根據成因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地震的三個基本參數是地點、震級和發震時刻。地震發生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地震發生時,應采取逃生方法,包括室內安全逃生法、戶外安全逃生法、野外安全逃生法、學校安全逃生法等。
一、在室外如何避震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遠離建筑物空地。就近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亂跑,不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注意避開建筑物或懸掛物,如:樓房、煙囪、水塔,立交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等。
二、在室內如何避震
在室內,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比如:樓房中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廚房、衛生間;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內承重墻角;教室的講臺、書桌下;商場書店的結實柜臺、室內立柱附近;影劇院的排椅下;工廠車間內的機床、大型設備附近等等。
三、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設法脫險。如一時不能脫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1.要想法設法保障呼吸暢通。
2.要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
3.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
4.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
5.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
四、做好防震準備
1、家庭成員平時要熟悉地震知識,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聽信和傳播謠言。
2、發布臨震預報后,庭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對煤氣、電閘等做好關閉的應急準備。
3、易燃易爆、劇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內,要妥善安置。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4、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