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是指開發過程中,遵循中國建筑美學的審美意識,協調人與自然、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審美關系,以綠色經濟為基石、綠色技術做支撐、綠色環境為標志而構建的新型住宅小區。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內涵不僅是既適應生態環境,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筑,而且還是具有節水、節能、改善生態環境、低污染、無毒、無害、延長建筑物壽命等優點,體現了人格化的設計,擁有良好的和有益健康的通風,是運用科技手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居住空間。綠色生態住宅實現了高效、低碳、節能、環保、健康舒適、生態平衡的居住環境,具備了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從而達到了人、建筑物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主要在設計、施工、運營過程中堅持了“四節一環保”的建設理念。
一、節地 一是應符合省和地方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符合省居住區規劃和住宅建設相關技術法規、標準的規定。二是應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節約型。三是合理規劃住宅、配套公建、道路、停車、公共綠地等項目的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四是通過采用科學、實用、新型的建筑體系,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積和建筑使用年限。五是有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六是采用屋面、墻體、地面等立體組合的綠化體系,并合理配置綠色植物,提高小區單位面積的綠化率。
二、節能 一是嚴格執行山東省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改善建筑舒適性。二是嚴格執行《供熱計量技術規程》,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按照用熱量收費制度。三是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照明等技術,合理分配能源結構,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合理確定建筑朝向和建筑體形系數,居住建筑應滿足住宅日照標準,通過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和遮陽技術等,有效節約和降低能耗。五是應使用節能燈具,采用聲或光控制設施,小區道路、景觀等合理配制綠色照明系統,逐步替代和減少不可再生資源。六是配套公共建筑采用高效、環保、節能的空調系統,減少使用氟鋰昂制冷劑,減少對大氣臭氧層的破環,體現生態環保理念。
三、節水 一是應制定小區水量平衡方案,有效利用水資源。二是小區排水系統應采用雨、污分流制,設置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處理、利用裝置,實施中水、雨水回用。三是小區道路和人行通道應盡可能采用透水性路面結構,使得雨水不斷補充地下水,有效平衡城市地面的生態系統。四是小區內衛生保潔、綠化和景觀用水等應采用經過處理達標的回用雨水和中水。五是用水器具和設備應符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標準規定。
四、節材 一是采用的結構體系、建筑材料與制品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的規定,鼓勵采用可重復使用和可再生的綠色環保材料,減少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二是應盡可能就地取材,積極采用集約化生產的建筑材料、構建和部品,減少現場加工和材料運輸成本。三是推行建筑一次裝修到位,減少建筑材料消耗。四是建筑墻體材料限制和禁止使用粘土制品,鼓勵采用可循環使用的材料。
五、環保 一是防治空氣污染:合理組織氣流和設置室內新風換氣裝置,廚房、衛生間應設置排風設備,公共排風道內保持負壓,生活污水立管應設置專用通氣立管,防止串氣、串味。采用太陽能、空氣熱能等清潔環保能源,減少室內環境污染。二是防治光污染:嚴格控制住區道路、庭院的燈光,禁止住宅樓設置立面景觀照明使用投光燈和住宅區內設置霓紅燈廣告,防止眩光和光污染。三是防治聲污染:通過合理布局降低小區噪聲干擾,建筑分戶墻和樓板采用隔聲性能好的材料和建造技術。四是廢物處置:設置廚房垃圾單獨處理裝置。小區內分類設置生活垃圾回收設施,大力推進垃圾回收的綜合與循環利用。